星期日, 5月 06, 2007

香港精神健康問題淺析

1982年 6月 3日,
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
疑因沒有依時服藥,
受警車響號聲剌激後狂性大發,
在家中砍死母親及妹妹後,
再持刀闖入元洲街安安幼稚園揮刀狂斬,
造成 6 死 40 傷。

事後,香港社會開始關注精神健康問題,
政府亦開始投入更多資源協助。

可是,25 年過去了,精神問題個案卻一直有增無減。
單是 01-06 年間,精神專科門診個案已增逾四成,
以05-06年年度計,本地公立醫院精神專科門診,
求診人數就已逾 60 萬人次。
數字較 1993-1994 年年度增加超過一倍,
每年求診新症亦已超過 25000 宗。
而同一時間,醫管局精神科專科醫生的人數,
卻僅為 260 人左右 (05年數字),
平均每名醫生需應乎 2350 個病人。

按 05 年 11月周一嶽局長,在立會會議上所提供的數字顯示,
在公立精神專科門診中,
每個舊症大約只有五至十分鐘的診症時間。
五分鐘的診症時間對精神病患是否足夠?
相信大家也心裡有數。

按 80 年代中,一份於沙田區進行的調查顯示,
香港精神問題的普及率接近 10%。

(精神問題一般包括重性精神病,如精神分裂、情感性精神障礙
及其他較輕微的情感疾病,如焦慮、驚恐症等,

早前不同團體的調查,亦得出本地的抑鬱症發病率為 5-8%
而世衛估計的全球抑鬱症發病率為 11%,
由於發達國家 / 地區之發病率一般遠較落後地區為高,
以此估計 10% 的精神問題普及率屬合埋水平,
甚至相當可能被低估。)

隨著社會發展,香港的精神健康問題一直愈趨嚴重。
可是,
由 82年「安安幼稚園慘劇」到前陣子的天水圍集體自殺案,
到近日屯門縱火案,
明顯見到本港的精神健康服務仍然相當落後,
特別是針對病患的復康支援、
及病患家人的前期支援仍然有限。

歸根結底,
除了精神復康服務的資源不足外,
政府欠缺一明確的精神健康政策才是最重要的問題。

過往政府大多注重精神病患的治療過程,
而忽略對預防、診斷前、康復後的支授工作。
病患家人及朋友,
即使在病患發病初期能夠發現病患情緒異常,
卻往往也是求助無門,
也缺乏渠道獲取適當的專業意見提供協助。

舉例說,
在屯門一案中,
遇害者在案發前一段時間已經發現其母親行為異常,
卻仍然不能獲取支援阻止慘劇發生,
這實在是相當可惜的。

在本年一月的立法會會議上,
與會議員就曾通過議案,
要求政府全面檢討精神健康政策。

參考閱讀:
http://www.legco.gov.hk/yr06-07/chinese/legco_rpt/legco_motion02012-c.pdf

沒有留言: